9岁孩子充值1.3万,游戏防沉迷系统,竟然只要4元就能绕过?
一名9岁男孩,在短短数日内,通过一款名为《主宰世界》的小游戏,悄无声息地充值超过4769元!
一名9岁男孩,在短短数日内,通过一款名为《主宰世界》的小游戏,悄无声息地充值超过4769元!
第一件是那些没逻辑的AI图片,咖啡杯脑袋的芭蕾舞者、穿球鞋的鲨鱼、飞机身子的鳄鱼……这些东西做出来几乎没技术门槛,但就是能勾着人的情绪。
“10岁娃为抢手机砸伤妈,休学半年只认游戏”“14岁少年偷刷37万充值,全班倒数还说‘段位比成绩重要’”……打开新闻,这类消息总能戳中家长的神经。每当孩子成绩暴跌、眼神空洞地盯着屏幕,指责就像潮水般涌来:有人骂游戏公司“赚黑心钱”,有人怪学校“管得不严”,还有
在传统观念中,老人沉迷网络被视为负面现象,但在中国养老新实践中,我们看到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线上+线下”融合治理,正让养老从孤独走向互助,从沉迷转变为社交资产。
网号:你的“网络身份证号”网号是一串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加密标识(如AB12CD34),对应你的真实身份但不含任何明文信息。它就像你的“网络指纹”,用于唯一标识身份,且无法逆向破解。网证:动态二维码“防伪标签”网证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生成动态二维码,用
你知道吗?最近有个家长跟我吐槽,说自家孩子像中了游戏的“毒”,每天抱着手机不撒手。她试过没收设备、断网、甚至吼骂,结果孩子反而更叛逆了。这让我想到一个老道理:洪水来了,光靠堵是堵不住的,得学会疏导。防沉迷系统也是一样,与其硬性“堵截”,不如想想怎么把游戏变成亲
近日,一款名为“豆包”的AI应用引发了家长们的广泛争议。这款由字节跳动推出的产品,原本旨在为用户提供学习辅助,却意外成为了孩子们接触短视频的“隐秘通道”。
“830新规”的名字我们可能并不熟悉,只有行内人才朗朗上口,但其中提出的一系列防沉迷措施,我们都不陌生。比如它明确规定,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不得为未满8周岁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
6月19日,北京市正式发布《关于促进北京市游戏电竞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办法(暂行)》,甩出11项硬核举措,从真金白银补贴到产业生态建设,全方位给游戏电竞“撑腰”。
关于2025年全国正规电竞夏令营的“官方排名”,目前没有权威机构发布统一、公认的榜单。电竞行业本身发展迅速,夏令营项目也种类繁多(兴趣体验、技能提升、职业导向等),很难用单一标准进行排名。
"爸爸,我只是想看看动画片,为什么连手机都不能碰?"去年冬天,五岁的女儿抱着我的大腿哭得抽抽搭搭。看着她通红的小脸,我想起三个月前那个"失败"的实验:偷偷藏起手机的第7天,女儿竟翻出爷爷的老年机,蹲在角落里按出满手汗珠。这让我意识到,对待手机这道"世纪难题",
光遇tgc发布了一个新公告,内容略多,但全是干货,建议耐心看到最后,可只看黑体字。
又是一年“六一”儿童节,南财数字娱乐课题组在2021年至2024年测评的基础上,结合近期正式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连续第五年,如期推出《20款手游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测评(2025)》专题系列报道、报告、合规指引及创意传播内容,以第三方视角研判国内主流游戏
安徽9岁孩童在小程序游戏中单日充值7000元,1小时内3次支出648元;电商平台6000余个账号租售链接明码标价“4元绕开防沉迷”;兰州中学生凌晨三点仍在社交平台更新游戏动态——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背后,是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仍存的漏洞。如何为1.96亿未成年网民
“为了生活实在没精力陪孩子,但他老打游戏,这可怎么办?”“我们对他期待很高,但是孩子这几年一直跟我们对着干!”“我情绪上来时说话也重,结果孩子什么都听不进去……”
5月27日,由《中国经营报》和中经传媒智库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未成年人防沉迷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5月27日,在由《中国经营报》和中经传媒智库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未成年人防沉迷专题研讨会”上,腾讯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运营负责人赵书影分享了腾讯七年来在未保领域的探索。
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